【www.wsshaolin.com--資料員】
【篇一:尋找紅色足跡】
為慶祝建黨九十周年,我們縣組織了一次“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走進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根據地——桂東縣東邊山追尋紅軍足跡之旅”,六月的一個周末,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
天剛蒙蒙亮,我和媽媽就出門了,到了紀念館門口,就看到高高飄揚的紅旗和穿著紅色隊服的隊員。到了車上我數了一下,參加這次活動的有六十多人。原來有這么多人想了解紅軍的足跡呀!
這次去的目的地是東洛鄉的小水山,那里可是當年紅軍打游擊的根據地。經過三個多小時,車子開到了大山腳下,我們開始步行。此刻,我的眼前是一座連著一座的大山和滿眼綠色的森林。走在崎嶇的山路上,我仿佛看見了當年紅軍的身影,望著面前陡峭的大山和繁茂的樹林,我仿佛聽到了當年激烈的槍聲……
不知走了多久,我感覺自己的腳越來越不聽使喚了……終于,我看到了一個小山村。在這里,我們訪問了一個八十歲高齡的老大爺。他給我們講述了當年紅軍在這里打游擊的故事。當時的紅軍被敵人圍困在周圍的大山里,餓了吃野菜,冷了躲進山洞,病了只能就地挖些草藥治病。就這樣在這里堅持打了三年的游擊戰,度過了三年艱苦的歲月。紅軍走后,敵人為了找到紅軍放火燒了整個村莊,村里的老百姓都嚇得躲到了外地,直到解放后才回來重建了家園。
看著這個歷經苦難的小山村,聽著老大爺講的故事,我明白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如今,我們住在溫馨舒適大樓里,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走在寬闊平坦的馬路上,還有數不清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我們更應該珍惜,更應該想起為祖國拋頭顱曬熱血的烈士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做好新一代的接班人。
【篇二:紅領巾尋訪黨的足跡】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詞時不時的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來。是呀!要不是有戰士們的英勇奮戰,也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于是,我們今天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烈士陵園“看望”那些已經長眠于地下的英雄。
一路上,同學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向烈士陵園行進,每個人似乎都帶著些許的悲傷,臉上的表情都是那么地嚴肅,我想:興許那些英雄們看到了這一幕,也會高興吧?隨著同學們不知不覺地走動下,烈士陵園,到了?;蛟S,我是說或許,我并不想來到這兒,我不想看到他們的墓碑,我想看到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已經死了,但是他們死得值得,死得重于泰山,他們對得起黨,更對的起我們老百姓??粗麄兊哪贡?,我似乎看到了他們當年與日本侵略者在戰場上廝殺的情景,血跡斑斑,慘不忍睹,每當想到這些,我對日本人的恨就多一些。默哀開始了!同學們都輕輕地把頭低下去,默不吱聲,四周死一般地沉寂,就在這時,我似乎又聽到了那些英勇的戰士們在戰場怒如狂獅,瘋狂般地怒吼著,沖向敵人……他們勇敢、他們善良
【篇一:尋訪紅色足跡,血肉筑長城】
說起紅色革命,對于現代的中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每個同學都在革命的熏陶下長大,卻未真正體驗過戰爭的殘酷。于我,亦是如此。起初在構思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幾曾為難。然而在看過《開學第一課》里面的一個革命故事后,雖未生在戰爭年代,卻勾起了我滿腔的熱血,以及對和平來之不易的珍惜。
國歌人人都會唱,其中“把我們的血肉筑起我們新的長城”一句更是朗朗上口。正是這樣一句樸實的歌詞,實則蘊含著飽經風霜的歷史。
在開學第一課中,秦怡奶奶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段故事?!霸?931年,日本軍隊就霸占了我們東北三省,而且他們一個勁的打到長城的腳下。我們的戰士在這里,和敵人進行了很長的殘酷的殊死的斗爭。1933年3月11日,敵人進攻了古北口長城的防線。他們以重炮在長城上轟開了一個缺口,我們的守軍兄弟們從三個方面涌來,在這個缺口上他們跟敵人搏斗。幾百個人犧牲在這,他們的身軀將缺口死死堵住,讓敵人不能進到長城的里面。所以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br />
當這樣一段歷史的故事從一位白發蒼蒼的奶奶口中講述給我們,我想每個人在唱起國歌的時候,心中都會油然生出一種不一樣的敬畏之情。那是因為,這句歌詞并不是在編歌的時候編出來的,而是真真切切用戰士們的血肉換回來的,是革命的英雄拿自己的血肉填補的長城,建立的中國。
在那個硝煙滿天的年代,每一寸土地都是革命英雄通過殊死的搏斗,爭取來的。多少個有血有肉的革命英雄,將他們年輕的生命奉獻給了祖國。當號聲吹響,或許下一秒他們就會永遠的沉睡于戰場之上,而他們絲毫不曾畏懼馬革裹尸還。因為他們堅信,他們身上流下的每一滴血都是建立新中國的資本。
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的歷史真真切切的流傳了下來,其他的古國或多或少都因為外國的侵略而中斷了歷史。中國的文化之所以可以完整的保存,都源于中華民族血液中流淌的英雄氣概。每一個中華兒女,在面對外敵的侵略時,都奮起抗爭,無論男女老少只要能出一股勁,都會拼盡全力為了革命的勝利。
在那個血流成河的時代,像我們這么大的少年,都會參加抗日兒童團。盡管小小年紀,卻從不畏懼犧牲,人人都渴望著有一把紅纓槍。
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已經不需要我們去為了國家而獻出自己的生命。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遺忘革命的精神。每一位青少年都要時刻謹記著和平幸福的來之不易,在年少時認真讀書,將來才能在祖國需要你之際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祖國生養了你,你從小飲的是祖國的江,食的是祖國的地,你的血液里流淌著炎黃子孫的血脈。既然如此,你又有何理由不去認真讀書,回報祖國。
或許你認為和平會一直長久,或許你認為戰爭早已離人們遠去。而實際上,世界并不是時刻太平。但就在此時此刻,敘利亞的戰火還在燃燒。逃難的人民乘船偷渡,卻時刻面臨風打船翻的威脅。一個敘利亞的三歲男孩隨家人一起乘船出逃,然而在途中遭遇風暴兩只船全數淹沒,沒有一人幸免于難。男孩死去后被海浪送上土耳其的沙灘,引起了世界憤怒以及對于和平的呼喚。
國際形勢急劇變化,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人由“冷戰思維”提出了第三次世界大戰。隨著大量高新技術運用于軍事領域,尤其是核武器的廣泛發展與擴散為人們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想象提供了極大的空間——部分人們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一場規模遍及全世界的核戰,這場戰爭將成為人類文明史的最大浩劫。
而值得我們深思和慶幸的則是這場戰爭并未到來,身為中學生的我們,要做到的則是牢記革命為我們留下的不朽的精神,并在生活中時刻謹記: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篇二:重走革命抗日路線揣摩英勇戰士愛國精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并于9月2日在投降書上簽字”短短的一行字,卻是我中華民族無數個英勇無畏革命勇士用生命換來的凝聚著血與淚的歷史過往,無論是日新月異還是千變萬化,那段難以忘懷的國恥都應當銘記于心,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日戰士應當永遠存活在我們的腦海中。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來臨之日,爸爸帶著我踏上了尋訪紅色足跡的旅程。在大巴車的車載電視上我們莊嚴而鄭重的觀看著閱兵儀式,當老兵深情凝望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那種堅毅的眼神我被震撼了,強大的閱兵隊伍盡管體現著我國富兵強的時代發展成功,但老兵那無法形容的眼神更是久久閃現在我腦海中,當年日軍侵華時每一個將士誓死保家為國的深切感情我們是永遠無法體會的,在他們的內心對祖國的感情更是用文字語言所無法表達的,就是在當年那樣艱苦的背水一戰中取得勝利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艱難,我不禁向往著接下來的旅程。
走進青州井塘古村,那清雅如世外桃源的村落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環繞著石子路上山,狹窄的小窄道的下面就是滾落的山崖,第一幕看見的是一口井,井的旁邊由一個坐著馬扎子的老爺爺,他向上前詢問的我們介紹道,這口井自打明代就在這了,抗日戰爭時期,在我們村寨里根據地的八路軍同志當年喝的就是這口井,一股油然而生的敬意涌上我的心頭,老爺爺說,在這個村子里面還有很多大戶人家當時為了抗日爭先撲后的投入到戰爭中去,家里的婦女則是在敵后為戰士們做好飯菜,當時的那個窮苦條件比現在可是差得遠,我靜靜地聽著老爺爺回憶著過去,這個時候老爺爺的身邊圍了一圈又一圈的人,也都在靜靜聆聽細細揣摩著那個艱苦的年代。
我追隨著紅色足跡,泥濘的道路深一步淺一步的走著,點點嗅著革命的味道向前,又是一戶屋落,還沒進門,便聽見愉快的號子清脆的從一些大媽的口中喊出,是打夯!我立馬跑上前去親身感受了一把,爸爸告訴我說,在當年那個時期,在農家的婦女不光是在敵后為將士們解決生活上衣食住行的瑣事,還有一個更加艱巨的任務就是將男人們清出石子的路在用這些木頭墩子砸結實,在當時,小日本上山掃蕩的時候,在掃蕩不出我們的游擊隊員時經常氣急敗壞的殘忍殺害我們的勇敢的開路大媽們,即使是這樣,為了讓革命更加順利的進行,一批大媽倒下又有新的一批站起來,這也是當年我們的民族精神體現,全國人民其心,共仇敵駭。
院落里還有一個小桌子上面擺著茶碗和茶壺,92歲的老奶奶親切的招呼著我們坐過去歇歇腳,在我問起那個革命時期的事情時,老奶奶的面容沉穩,一點一點揭露著日本暴君的罪行,燒殺搶掠,無惡不做,老奶奶說那是她還是一個小姑娘,驚恐的她被媽媽安置在一織布機的后面,眼看著暴君把媽媽和村子里的女人們抓走,在荒地上逼迫他們說出共產黨的位置,并殺一儆百恐慌這些鄉村婦女,老奶奶說,在那時最讓她難以忘懷的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走出來,那時隔壁大爺鄰家的唯一一個男丁,他為了救整個村子的女人們挺身而出,說自己是共黨,在臨死的前一刻,他對著全村人高喊了一聲“保護俺們的同志阿一定”,老奶奶憶起往事不免傷心,轉念又歡快的語氣和我們說,“那時候苦啊,一碗苞米糊糊都能喝三天,戰爭勝利那天,咱村子里的人都沒有去掛啥鞭炮,全都是一行老淚的惦記著自己死去的親人可以安息,激動著中國終于熬出頭了!老奶奶的話讓我又一次看清歷史,真正懂得了電視劇上那些為國獻身的村民們并不是杜撰,而是真真正正的革命往事!
告別慈愛的老奶奶我們繼續一路上前去尋找抗戰時期遺留下的革命財產,破舊的炮樓子,路上坎坷的高低突起形狀不一的殘石硌著我的腳,感覺真的很累,路上全是些雜草,走一步崴一步,我又想起或許那是的哪個偉大的戰士就曾走過我腳下的路,立馬又讓我渾身充滿著斗志,在距離炮樓幾十米的地方碰到了一個類似巡山的爺爺,一問才知道,這里的村民們八十多歲的老爺爺們都身體倍棒,沒事就愛幫著尋尋山看看有沒有迷了路的幫著指指路,那些擔驚受怕的年歲過去了但還是閑不住,我的眼前又慢慢浮現出閱兵式上那些老兵堅毅的身影,那么令人敬仰。真正到了炮樓面前,那些歷史的印記還存留在上面,炮彈炸后的廢墟,子彈穿過的空隙,真是無法想象當年我們的官兵戰士是靠著怎樣的愛國精神,得到了抗戰勝利!這些,都永遠值得我們去致敬!
一步步,一路路我還會一直在心路旅程上追尋著紅色足跡,體會揣摩著我中國抗日官兵的堅毅勇敢精神保衛國家的信念去走完我人生的旅程!
【篇三:這盛世,如你所愿作文】
當年的血脈豪情,如今的老態龍鐘;當年的意氣風發,如今的雪鬢霜鬟;當年的錚錚鐵漢,如今的年華垂暮。70年前的血腥風雨在華夏大地留下的不僅僅是一次戰爭,而是一代人可歌可泣的血淚史。
這盛世,如你所愿。左權,一個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將領。1942年5月,日軍在對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時,左權毅然選擇留在了最后,作為最后突圍的隊伍不幸遭到了日軍敵人尾炮的伏擊,壯烈殉國。當時他只有37歲,左權也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他是“足以為黨之模范”,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是士兵眼中有謀略的將領,是妻兒眼中柔情的丈夫,是敵人眼中的釘子。他,在這場戰爭中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也讓我們看到了這錚錚鐵漢對祖國所做的一切。
現在,再也不是那個兵糧短缺,小米加步槍的年代了。在閱兵儀式上,我們看到了多高端的新式武器,看到了現代中國軍人的傲骨,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的強大,這樣左權將軍的犧牲便有了更加神圣意義。而中國之強大,源之像左權將軍那樣無數敢于犧牲的中國人。
這盛世,如你所愿。周恩來,一個在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蛟S中國人都會記住他的名字,周恩來,為中國的抗戰,外交傾注了自己所有的力量。1976年1月7日,周總理的病情繼續惡化,氣息已變得十分微弱,長時間處于昏迷狀態。醫療組成員、護理人員等晝夜守護在病房,隨時準備搶救。深夜11時,彌留中的周總理從昏迷中蘇醒。他微睜雙眼,認出守在他身邊的吳階平大夫,用微弱的聲音說道:“我這里沒有什么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們……”這是周總理留下的最后一句話。無論何時,周總理都想著人民。開國大典的時候飛機不夠,你說飛兩遍,現在再也不需要飛兩遍了,要多少有多少。
你說出“為中國之崛起而讀書”的口號,讓我們新一代的少年們去實踐吧。我們要為祖國明天而讀書,要為祖國的富強而讀書,因為有千千萬萬的革命烈士鼓舞著我們不斷向前,向那更美好的明天。而中國之強大,源之像周總理那樣無時無刻不想著人民的中國人。
這盛世,如你們所愿。在中國走過來的幾十年里,經歷過無數風雨,而為我們遮風擋雨的是無數老革命者的付出。那些不為名的人們,不畏艱難,創造出現在這盛世。而這盛世的輝煌,源于中國人。
八月十五,全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吃著豐盛的晚餐,談笑風生,看著電視劇炮神,不免讓我感觸萬分。
電視劇里,山河和他的小伙伴們正在認真的上課,這時突然沖進了一隊日本兵,把他們全都抓了起來,把六個八路軍的孩子槍殺了。今天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用擔心外面有日本兵會沖進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是革命先烈們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
革命年代,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懷著對祖國的虔誠,對革命的熱情,對實現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帶領著全國人民建立了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平年代,我們不應忘記,南京城被屠殺的30萬同胞;更不應忘記,偉大的長征精神。
開學第一課上的長征故事,依然歷歷在目?!凹t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親自為紅軍長征寫的一首詩。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紅軍克服重重困難,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兩奪金沙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不怕犧牲,終于到達陜北革命根據地,開起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奇跡。長征體現出紅軍在面對各種困難、險境時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長征精神就是不怕困難,永不放棄的精神!
我想起了自己,平時數學一遇到難題,就等著爸爸講給我聽,不愛動腦筋思考;在學習上,碰到一點兒挫折,就心灰意冷、不敢迎難而上。紅軍長征路上困難重重,我們的學習之路也不是一路平坦。長征雖已離我們遠去,但長征精神不應忘記。我們要傳承長征精神,不怕困難,努力學習知識,勇于戰勝學習中遇到的“敵人”,為建設我們富強美麗的國家不斷地努力,像長征一樣,終達勝利。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要學習這些紅色精神,要有理想,有信念,要為祖國的強盛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歷史的紅色足跡是革命先烈們踏下的,未來的紅色足跡是要靠我們新一代踏下。我們要高舉革命先烈們的旗幟,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識、有紀律的青少年!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
九月三日,對于我們中國人民,對于我們世界人民,都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反法西斯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是啊,回想過去,中國人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難,但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我們偉大的革命戰士們,為了保衛這片廣大的土地,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即使被捕也寧死不屈,才換來了今天的勝利!所以我們更應該銘記歷史,去跟隨黨的足跡去探索歷史。
一、回顧歷史
1931年9月18日,日軍攻陷了我國東北地區,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這便是“九一八”事變。接著1937年7月7日發生了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戰爭正式打響,從那以后日軍便開始肆無忌憚的殺害中國人民,數以萬計的人民倒下,大片的鮮血染紅土地,場面慘不忍睹……
二、反抗
雖然日本侵占了我國大片土地,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許多人民舍身救國,即使犧牲也在所不惜,不管是共產黨也好,國民黨也好,只要是中國人都知道要打鬼子,不管敵人多么強大,我們都要堅定信念,為了保衛國家,盡自己的一份力
但是,勝利不是輕易得到的,在這中間有許許多多的英勇頑強的戰士為此而犧牲:趙一曼,楊靖宇,趙尚志,吉鴻昌,狼牙山五壯士等等,他們雖然犧牲了,但是他們的名字卻因此流芳百世,被人民視作榜樣。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木前頭萬木春。歷經八年抗戰,中國人民終獲勝利,三年解放戰爭,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了,南京蔣家王朝覆滅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沒有了!但我們不會忘記,盧溝橋上的烽火,南京城里的白骨,我們更不會忘記,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平型關百團大戰來之不易勝利。
三、爺爺眼中的抗戰
我的爺爺就生在那個戰爭年代,見證了日本鬼子的兇殘無道,可憎至極,他常常和我說起那個年代的故事:他出生在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里,冬天沒有棉衣穿,每天吃著同一樣食物,棒子面,然后各種燉白菜,炒白菜,拌白菜……而且有時炮彈也會落到附近,百姓們的生活不得安寧。那一次,鬼子來到了威海羊亭附近,把那里一個村的人全殺光了,血流成河……爺爺說,他至今都不會忘記日軍犯下的罪行,那些鮮紅的回憶時不時的跳出來警示著他!
因為那個時候爺爺小,并沒能參加抗日戰爭,但是長大后想為祖國出一份力,于是參加了抗美援朝這場戰爭。站在戰場上,他也害怕過,但是一想到朝鮮人民那個感激的眼神,便立馬有了動力和信心,在戰場上揮灑著汗與血……那場戰爭以后,爺爺回到了平凡的崗位上,但有時往事就在眼前跳動著、
如今,戰爭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了,我們現在的社會安定又和平,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武器,新科技出現,這些科學家有時間致力研究與科技,結根歸低還是因為和平,所以我們要維護這個和平社會,同時要銘記歷史給我們留下的慘痛教訓:落后就要挨打!
今天我們沐浴在黨的陽光下,深情謳歌黨的輝煌歷程,表達對黨的無盡忠誠和擁護。讓我們面對國旗莊嚴宣誓,大聲喊出:“親愛的黨,我們已經熱血沸騰了?!?br />
10月1日是一個神圣的日子——偉大祖國的生日即將來臨。在這神圣的時刻,讓我們一起去尋找那“紅色”的足跡。我們來到大山里尋找,大山告訴我們:“這里的花兒這樣紅,是烈士們的鮮血染紅的。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宋學義、胡德林、葛振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在戰斗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胡德林、馬寶玉、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幸免于難;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在河北省還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干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干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鼻锸掌鹆x的槍聲,伴隨著領袖的揮毫潑墨,演奏出一曲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壯歌!湘江血戰的情形還依稀可現。瀘定橋上的英姿仿佛歷歷在目,饑寒交迫的士兵們橫跨荒無人煙的大草地,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它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吹響了沖鋒的號角!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木前頭萬木春。
這些英雄事跡早已家喻戶曉,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
沿著山山水水,追尋英雄的足跡,他們的足跡是用鮮血染紅的。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但更多的是對英雄的敬佩?;礊榱α?,繼承革命先輩地光榮傳統,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麗富強,讓烈士的靈魂得以安息;讓和平的鴿子永遠飛翔在祖國的天空。
我們現在平靜而幸福的生活是由無數的英雄們的生命與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奮發向上,以優異的成績,為黨爭光,為黨添彩!
煙臺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也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以煙臺為主體的膠東地區是山東紅色革命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最早進行紅色革命的地區之一。提起煙臺的戰役,人們不禁要提起“地雷戰”。
地雷戰發生在1942年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候,海陽行村鎮趙疃村的百姓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與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終于戰勝了鬼子。
那時候鬼子兩村一崗哨,三村一據點,封鎖打擊我們,對我軍實行“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他們用極其兇狠的手段殺死我們的同胞,搶光我們的糧食,燒毀我們的家園。
面對侵略者的暴行,海陽人民沒有屈服,趙疃村的百姓沒有屈服,他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學會了治地雷、埋地雷。他們用大刀長矛、土槍土炮、與敵人進行抗擊。當時去學制地雷的有趙守福、于化虎、孫玉敏等幾人,學會后,他們便開始帶著趙疃村的民兵用地雷對付鬼子。他們不斷地集思廣益,不斷創新,制造了土地雷,用漫山遍野的石頭制造了拉雷、絆雷、滾雷等。只要鬼子開始下山掃蕩,他們就提前做好準備,在大小路口、山坡、樹林、瓜田菜園等地方埋上地雷,鬼子走到哪兒,地雷炸到哪兒,給了鬼子沉重的打擊。
如今雖然戰爭已離我們遠去,但英雄們在戰爭中那種團結協作、艱苦奮斗,集思廣益,不斷創新的那種精神我們不能忘記,我們要向他們一樣,好好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使我們的祖國更強大。
上一篇:關于環境保護的手抄報2篇
下一篇:關于機器人的資料5篇